安全 高效 节能
氢能展,我只选 — HFC EXPO
2020*三届广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设备展览会
The 3th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hydrogen and fuel cells and hydrogen station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0
时间:2020年4月13-15日
地点:广州琶洲国际采购中心
组织单位:广州中汽展览有限公司
— 展出范围 —
◆ 氢燃料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客车、公交车、商务车、轻卡、特种车、工程车、氢内燃机汽车、HCNG内燃机车等;
◆ 制氢设备技术与氢气供应:
氢气制造设备/技术,重整设备/技术,多种工艺制氢生产设备/技术(天然气蒸汽转化、甲醇裂解制氢、煤制氢、水电解制氢、化学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制氢公司;余氢供应企业;甲烷/丙烷/丁烷/甲醇,纯氢气,合成氢、混氢、汽油/煤油/溶剂油,氢气检测仪器等;
◆ 加氢设备:
加氢反应釜、高压消解罐/瓶、加氢反应器、高压换热器、高压分离器、加氢加热炉、加氢脱硫装置等;
◆ 氢气储运及相关设备:
储氢槽/储氢罐,氢气感应器,分配器,储氢合金,储氢相关材料,氢气站设施、加氢、脱氢设施、输氢管线、泵、阀,特种运输车辆等;相关设备:气体涡轮/蒸汽涡轮,变频器/变流器,吸收式冷冻机,其它相关技术设备,纯净水制造设备,研磨机/分配器/混合器,清洁设备,熔炉/干燥炉/烧成炉,电脑辅助制造等;
◆ 燃料电池系统及成果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碱性燃料电池(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磷酸掺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BI-PE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金属空气燃料电池(MAFC)及其它燃料电池系统与制品;氢内燃机等;成果应用:通信基站(备用电源/应急电源)、手机及特殊市场,其他应用等;
◆ 燃料电池关键部件及供应技术:
电极/催化剂,膜电极组,其它电池堆材料,气体扩散膜,隔离膜,热利用/热能技术,气电共生系统,散热器,加热器,热水储存槽,热交换器,供应技术:阀门/接头,化学氧化物,压缩机,纳米碳管,泵,送风机,其它相关产品技术;评估/测试/分析:单电池测试设备,电子负载仪器,氢器传感器,气体分析设备,分析软件 (结构、热力、电磁、流体、噪音),电特性评估装置,材料测验仪器,电池侧射设备等;
◆ 加氢站成套设备:
氢气车载运输瓶组、氢气计量装置、氢气压缩系统、氢气储存系统、售气系统、控制系统、液氢运输车辆等;
◆ 氢液化工厂:
净化装置、压缩机撬、膨胀机与液化装置、储存净化器、冷箱换热器等;
◆ 车载供氢系统:
氢气减压器、减压阀、压力开关、循环泵、分析仪、传感器、流量计、仪器仪表等;
◆ 综合展示:
加氢站工程设计、氢能基础设施,氢能**及成果转让,氢能示范区,氢能园区,大学和研究机构等。
2020*三届广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设备展览会是为氢能与燃料电池走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专业化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 组织机构——展会是中汽展览联合国内外汽车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相关贸易等专业机构按照“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原则共同组织举办的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国际品牌盛会。既有**支持,又有行业成员的参与。展会举行期间,将有商务部及省市**、业界*人士莅临展会参观指导并出席开幕剪彩。
● 采购团队——盛会将邀请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墨西哥、西班牙、俄罗斯、瑞典、捷克、匈牙利、中东、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新加坡、越南、泰国、闽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众多氢能与燃料电池及相关产品进出口贸易商、代理商、经销商、整车制造商、汽车电子、互联网公司、通讯服务商、运营商、金融租赁、物流公司、出租公司等及国际着名相关采购协会组织率团到会参观采购。
— **商机 —
HFC 2020举办时间正值春季“**”期间,享有“中国**展”美誉的“**”,每年参加的采购商大约20多万,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将通过一系列途径充分借助“**”**买家的巨大资源,并通过组委会客户关系邀请系统向国内外三十多万采购商发出邀请,与“**”完全互动,借势兴展,同时弥补“**”内销的不足,形成“一内一外、相辅相成”的作用。以组委会和“**”庞大的客流量为依托,中外采购商云集,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巨大商机全面彰显,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
— 黄金地段 —
广州琶洲国际采购中心与**展馆一路之隔,连为一体,形成**对接,连接**同类产品展区,距离地铁八号线琶洲站A出口仅200米之遥,交通非常便利,方便海外客商前来参观采购。
● 组委会成功组建了国内外专业买家的数据库,可在会期结束为企业提供采购商资料及采购信息,企业可在会期咨询买家信息。
● 专业协会的鼎力支持,将带给企业更深远的影响力!专业会展机构,为您提供为尊贵、周全的展会服务!
● 强大的广告宣传策划,百余家海内外大覆盖面的专业合作媒体群,让您一次参展则享有N多的亮相机会!我们与业内*媒体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关注行业媒体,关注“2020*三届广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设备展览会”!
● 2020*三届广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设备展览会行业的饕餮盛典,众多企业参与,是行业新品发布、技术交流与贸易洽谈的可以选择平台,精英的汇聚之地,我们等待您的加入!
【燃料电池与氢能百科】车载燃料电池储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对比了当前车载燃料电池的储氢技术,包括低温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金属合金储氢、吸附储氢及**液体储氢等并指出了**级活性炭吸附储氢是未来储氢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车载 燃料电池 储氢 **级活性炭
车载燃料电池的氢能发电系统以其高效率、高可靠性、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性能,在为汽车提供动力方面具有得天*厚的优势,成为当前车用动力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1·车载氢储存系綂概述
车载燃料电池安全应用的重要环节是氢储存系统,这个系统的研发也是车载燃料电池技术在实际中应用的难点之一。对于车用氢存储系统,世界能源署提出的基本要求是[2]:质量储氢密度小为5wt%,体积储氢密度小为5.0kg/m3,放氢温度要低于423K,循环寿命要**过1000次;而美国能源部(DOE)提出的要求则是[3][4]:质量储氢密度不能低于6.5wt%,体积储氢密度不能低于6.2kg/m3。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如今,氢的储存方案主要包括低温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金属合金储氢、吸附储氢和**液体储氢等5种形式。
低温液态储氢一般用在高新科技等用氢量大、*或高投资领域;高压气态储氢用于用氢量不大的领域,而对于大规模应用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液体储氢由于对其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吸放氢的工艺还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由于金属合金自重的原因,虽然金属合金储氢的体积储氢量很大,但其重量储氢量太低,这阻碍了金属合金储氢的发展;而对于**级活性炭吸附储氢,由于现在的研究表明其在重量储氢和体积储氢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虽然吸附储氢还没有实际应用,但却是现如今具前景的储氢方式。
2·**级活性炭储氢研究现状
**级活性炭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使其具有储氢容量大、吸放氢条件温和等良好的储氢性能,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早期的一些研究表明[12]:在吸附压力为4.2MPa时,78K下的吸附氢量可达6.8wt%,而68K则达8.2wt%。当放氢压力为0.2MPa时,释放出的氢量分别为4.2wt%和5.2wt%;美国Schwarz J A等[13]人经过大量研究,得到的好储氢效果是在87K、59atm的条件下,**级活性炭的储氢吸附量为4.8wt%,这个数据已经接近世界能源署提出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其实现温度过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为了提高活性炭储氢的温度,不外乎进一步提高**级活性炭的性质,即研究具有更高比表面积和更发达空隙的**级活性炭。而我国学者在吸附储氢方面也有深入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天津大学周理教授[14]使用美国Amoco公司生产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AX-21,并测量其在0-7MPa、77K-298K大范围内氢气在**级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根据其测得的结果发现在77K下,AX-21的吸氢量可达到26nmmol/g;周理教授[16]还对**级活性炭吸附储氢技术进行了评价,后认为吸附储氢在重量、体积和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詹亮等[15]用自制的高硫焦制得的比表面积为3886m2/g的**级活性炭,通过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在293K、5MPa的条件下,高硫焦**级活性炭的储氢质量分数能达到1.9wt%;而在93K/6MPa条件下,这种**级活性炭的储氢质量分数达到9.8wt%,其脱附速率也达到95.9%,这已经符合美国能源部的储氢要求了,虽然达到较好吸附效果的温度比其他人高,但还是处于低温,其进一步应用也受到了影响。
制造**级活性炭的原料价格低廉且资源丰富,用**级活性炭储氢具有良好的前景,但目前距离其用作商业储氢材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对**级活性炭储氢结构、化学改性和环保的成产**级活性炭方面还需做更深入的研究,并且由于**级活性炭储氢基本是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如果算上低温槽后成本升高很多,这也是限制活性炭储氢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故迄今为止尚未上车试用,所以研究更适合储氢用的**级活性炭势在必行。
3·总结
氢的高效储运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前提,许多国家对储氢材料和技术的研究都较为重视。现在虽然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实验室,距离工业化生产还有很远的距离,由于吸附储氢尤其是**级活性炭储氢具有较大的优势,今后科研人员还要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早日安全高效利用氢能打下基础。